土耳其:瑞典、芬兰未满足土方所提“入约”条件******
土耳其媒体17日援引土国防部长胡卢西·阿卡尔的话报道,瑞典和芬兰没有满足土方所提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条件,土方希望两国按照先前签署的一份文件履行承诺。
土耳其《自由报》援引阿卡尔的话说,土方注意到,瑞典和芬兰没有按照去年6月签署的备忘录履行承诺。土方希望两国采取具体措施,解除对土耳其武器出口禁令并停止支持恐怖组织。
阿卡尔还表示,土方谴责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上周发生的库尔德工人党示威活动。
土耳其政府已就此事召见瑞典驻土大使提出抗议。此外,土检方已启动刑事调查。
瑞典和芬兰去年5月申请加入北约,但遭土耳其反对。经多轮谈判,土耳其、瑞典、芬兰去年6月底签署备忘录,确认土耳其同意支持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瑞典和芬兰将不支持库尔德工人党、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人民保护部队”以及“居伦运动”,并同意解除向土耳其出口国防设备的限制。
土耳其把库尔德工人党和“人民保护部队”定为恐怖组织,认定“居伦运动”2016年在土耳其发动未遂政变。
按照规程,北约必须在30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前提下才能吸纳新成员。目前,土耳其和匈牙利尚未正式批准瑞典和芬兰加入。
评论:“上调预期 看好中国” 外资的嗅觉与逻辑******
(央视财经《央视财经评论》)岁末年初,外资机构纷纷发布对中国2023年的经济预测,相关报告中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反弹”和“提升”。高盛集团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从4.5%上调至5.2%,认为消费板块有望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摩根士丹利则预测中国经济2023年将增长5.4%;同样上调对中国经济预期的,还有摩根大通、瑞银集团、野村证券等多家机构。他们为何一致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当地时间1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同时放缓,2023年世界将面临比过去12个月“更艰难”的一年,但中国经济将稳步增长。IMF总裁为何坚定看多中国?
2022年以来,多家跨国制造业企业项目先后落地,注资1.7亿元人民币的蔡司集团长三角地区研发生产中心在江苏苏州正式奠基建设;总投资约100亿欧元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的一体化基地项目首套装置在广东湛江正式投产,这不仅是中国重化工领域的首个外商独资项目,它的落地还将与湛江当地的石化项目共同打造出一个新的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大众、宝马、奔驰等多家知名外国车企也纷纷增加在华投资……投资加码,布局加速,外资在中国,嗅到了怎样的机会?
1月1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正式实施,新版《鼓励目录》与2020年版相比净增加239条、修改167条,目录增加条目数近年来最多。鼓励清单更长、负面清单更短、投资中国更精准!外资还将获得怎样的发展空间?